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

當KD踫到移動平均線

我認識一些老市場,在股市二十多年屹立不搖,共同的特點是很用功,每天下午到晚上,一檔一檔的看線型。

其中有一位,是我很尊敬的長者,他每天的功課,就是尋找KD黃金交叉且均線也黃金交叉的股票,他從股票只有三百多檔時看到現在股票一千四百檔,挑的股票,還是維持這樣的原則,今天我就試著用XS Script的語法,跟大家介紹一下這一簡單操作策略背後的意義。
KD值應該是史上最多人用,但最常突槌的技術指標,為何連著均線一起看就會不一樣?

首先我們先看KD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
1. 找出區間最高價 maxHigh = Highest(high, length)
2. 找出區間最低價 minLow = Lowest(low, length)
3. 算出RSV (Raw Stochastic Value)
if maxHigh <> minLow then
rsv = 100 * (close - minLow) / (maxHigh - minLow)
else
rsv = 50
以區間最高價到最低價當分母,以收盤價到最低價當分子,兩數相除,代表的是收盤價在區間高低點的位置
4. 算K值及D值
if currentbar = 1 then
begin
k = 50;
d = 50;
end
else
begin
k = (k[1] * (rsvt - 1) + rsv) / rsvt;
d = (d[1] * (kt - 1) + k) / kt;
end; 
在這邊RSVT及KT都是參數,把K值的公式拆開來如下
K=K[1]*(rsvt-1)/RSVT+RSV/RSVT
說穿了K值就是前一天的K值跟今天的RSV的加權平均 ,而RSVT就是權值的參數,例如 RSVT=3 那K值就=K[1]*2/3 + RSV*1/3

至於D值則是把K值再拿來作一次加權平均
從這樣的計算公式中我們可以了解到,K值和D值都是建立在RSV值的基礎上,也就是建立在收盤價到底位於區間高低點中那個位置的計算基礎上
至於透過加權平均及用D值來再一次加權平均K值,其差別都只是在近幾日的RSV的權重加多重而己,透過K值與D值的黃金與死亡交叉,其實說穿了就是透過不同權重的同樣概念,來確認目前收盤價在區間中的地位是不是愈來愈高,還是愈來愈低。

了解這樣的特性之後,各位就可以了解,KD在應用上,如果是在穩定的趨勢上時,KD指標會很準,相反的,如果在一天大漲,一天大跌時,或是連續多日小幅漲跌的整理盤勢時,KD是無用武之地的。
那怎麼確認股價是在一個形成的趨勢上呢?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股價是否突破一個比較中長天期的移動平均線
這也是市場老手說KD要搭季線來一起看的道理了。

xs script平台的好處,就是當你有一些交易的想法,當你夠了解每個指標的意義及罩門,你可以透過聯集及交集,把不同的指標拿來一起作為進場的條件,也可以自創一個兼具不同意義的新指標,但這些的前提都是,我們得先搞清楚每個指標的計算方式及背後的意義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