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

市場互動分析



市場互動分析
近日美股變化大,台股跟著出現較大震盪,在後市多空的研判上,除了從加權指數本身的結構來分析之外,也可以從國際幾個重要金融數據來分析。

1990年,John J.Murphy(墨菲)寫了一本論市場互動(intermarket)的書,這是第一次,有人主張,應該要把股票市場,債券市場,外匯市場,商品市場合起來一起看。
民國81年,我在外商銀行當外匯交易員,第一次接觸這本書,已經是這本書出版的兩年後了,那時候的我,重心放在外匯市場,透我這本書,我第一次理解到像索羅斯這類的市場參與者,透過槓桿,在跨市場中尋找各種交易機會,觀察不同金融市場的表現,可以了解全球資金的潮起潮落。

2004年,墨菲加入1990年到2004年的市場資料,再出了一本書,這本書中文名字叫:”墨菲論市場互動分析”,今天跟大家介紹的就是這兩本書。


在這兩本書中,墨菲談到了四個金融市場的相互關係,也提到了類股在不同情況下的輪動表現。

課本教我們,股市是經濟的櫥窗,景氣好,股票市場走多頭,一旦市場需求回昇,工業金屬及能源等商品,也會開始進入多頭市場,一旦商品漲到一定的程度,央行可能調高利率,這對該國貨幣是利多,但卻對該國債券市場是利空,由於商品是美元計價,美元愈強,代表其他世界各國要花在商品上的價格愈高,可能少買一點,所以美元一般跟商品的價格成反向走勢。

墨菲的第一本書,根據這些原則,從不同市場的走勢圖,去探討這四大市場在反映教科書中的連動關係時,會出現什麼樣的現象。


墨菲發現,這四個市場確實如課本中有著連動的關係,我們再深入研究,可以發現,債券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法人,最能代表法人對經濟的後市看法,外匯市場的參與者最國際化,代表的是全球操作者對該國景氣的看法,商品市場反映的是全球的需求,對全球景氣有預示的效應,而股票市場,因為參與者眾,且不乏散戶(包括透過買賣基金而參與的散戶),反而常常是趨勢的追隨者而不是開創者,也就是說,我們可以拿其他三個市場的變化,來預測股市的榮枯。

在一個經濟循環中,景氣衰退時債券市場走多頭(殖利率下跌),景氣打底回升時,股票市場走多頭,等到景氣好到對工業金屬及能源的需求把庫存都清光,商品市場就走多頭,而物價的上漲可能帶動央行大幅度調高利率,這時候幣值會走多頭,一旦幣值走強,利率走高到影響企業獲利,股票市場的多頭才會結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